学术动态

与时俱进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18日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点击量:

作者:黄先开(北京工商大学党委书记、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如今,大学生多为00后青年,个性鲜明、思想活跃、朝气蓬勃。更好满足他们的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需要与时俱进推动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

  始终坚持教学导向。思政课教师的首要岗位职责是讲好思政课。教师教得好,学生才有可能学得好。全面推进高校思政课建设,抓好教师教学是关键。要突出教学导向,鼓励教师以讲好用好教材为基础,认真做好教材转化工作,切实推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与此同时,注重通过健全教学团队集体备课、集体观摩评教制、青年教师导师制等机制,营造集体研教的良好教学生态。在备课方式、教法思路等方面持续创新,优化的是思政课程内容,提升的则是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完善立体教学体系。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在于能否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讲清中国情况、解释社会困惑、解决现实问题。正因此,除了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还需要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不断完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智慧课堂”的立体教学体系。实践证明,无论是以故事教学法、校园微调研等方式提升思政课到课率、参与率,还是将思政课教学从课堂搬到云端,探索“线上+线下”交互配合的新路径,只要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思政课就能做到有情、有景、更走心。学会多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创新,有助于形成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

  优化多方评价模式。教学反馈和评价,是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教学评价,对于改进课程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同行和专家精通教学艺术,对课程内容、教学成效的多角度观察,可作为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学生是思政课的最终受益人,教学方式方法是否有效,学习是否有收获,也应纳入评价体系之中。不断优化多方评价模式,可以更真实地反映教师承担思政课教学的基本情况以及教学实效,督促他们更好履行政治把关、理论学习、业务指导等职责,从而有效增强思政课的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专业性、实效性。

  健全保障服务机制。高校教师为引导学生立德成人付出辛劳、贡献力量、奉献才智,有必要进一步优化师资体系、加强队伍保障。一方面,要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在充实专职队伍之外,有针对性地从社会各条战线遴选一批优秀人才担任特聘、兼职教师。另一方面,高校各部门应明确在思政课改革创新中的职责任务,确保在师资建设、资金投入、资源配置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打好组合拳,确保各种保障服务机制协同发力,高校思政课建设才能不断迈上新台阶。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关系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加强探索、矢志改革创新,努力让每一堂思政课都成为有温度的精彩一课,就一定能开拓高校思政课建设新局面,培养更多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