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我院掀起学习研讨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热潮

发布时间:2022年10月20日    来源:    点击量:

(教工通讯员 刘爽)编者按: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我院第一时间组织教师收听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大家一致认为,二十大报告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大家表示,作为学校党的思想理论宣传的理论高地,马院人要自觉主动地担负起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神圣使命。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奎:认真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做的报告,更加深刻的感受到我们国家新时代十年来,尤其是党的十九大五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为我们的党和祖国感到无比的自豪。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趋明显,在我们胜利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关键时期,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党和国家未来发展擘画了新的蓝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举旗定向——旗帜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目标方向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会汇聚了亿万中国人民的磅礴力量,令人振奋。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我们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

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学院的一名教师,我们要把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思政课教学紧密结合,要充分认识到党的二十大的重大意义,要认真学习研讨报告精神内涵实质,在学通悟透的基础上,要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把二十大精神融入课堂教学中去,在教学中进一步向同学们讲清楚“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等内涵,使青年学生真正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让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第一时间进教案、进课堂、进学生头脑。马克思主义学院要把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头等政治任务抓好抓实。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王礼刚: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盛会。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必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起全党全国人民之磅礴伟力。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提出了殷切希望,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并强调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积极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以实际行动为湖北建设教育强省和学校打造高水平应用型综合性大学而不懈奋斗。

周淑芳教授:伟大的思想指引前进的方向。我认真学习了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认识到,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而努力奋斗。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原因就是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的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站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我国已经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勇毅前行。在新征程上,我要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忠实践行“两个维护”。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我要认识学习和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王宜萍教授:习近平总书记所作报告,举旗定向,高瞻远瞩,思想深邃,催人奋进,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深刻的理论性,坚定的人民性,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加快建设我们的学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湖北文理学院的力量。凝聚力量,团结奋进新征程。作为思政课老师,一定认真学习报告,认真思考,在课堂中传播理论,引导学生做新时代的有为青年。

熊明秀副教授:党的二十大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的复杂形势下,是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的关键时期召开的影响深远的盛会,明确宣示了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用什么理论指南、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对团结和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具有十分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总结了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砥砺奋斗所取得的十六个方面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伟大成就,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必须原原本本学习二十大报告原文,学深悟透二十大精坤,必须牢记总书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要求,坚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把二十大精神融入到教学之中,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听党话,跟党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刻理解“两个确立”重大意义,以昂扬的姿态投入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

李元博士:习近平总书记报告字里行间透露的语气,令我们心潮澎湃。报告将十八大以来十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提升到中华民族发展史的高度,这提升了我们对十年历史地位的认识,我们为这样的成就与变革感到极大的自豪,我们为能参与这样的时代而深感荣幸。

报告明确“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途径是中国式现代化,正所谓:“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且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有了“五个特征”的明确界定。我们所走的这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走得稳、走得好”。这让我们对这条道路更加自信,对党中央也更加信任。

报告关注民生,提到“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收入分配方面,“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在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落实异地就医结算”、“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等等。这些人民所关心的现实利益问题、急难愁盼问题,报告都有论述,这让我们对未来充满期待。

论断背后的事实,要准确把握。报告在文体上是议论文的形式,充满了科学论断。每一个论断的得出,都有其依据,这个依据就是生动的社会事实。正所谓论从史出,即事言理。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而较少提到高速发展,报告着重提到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这些就与今天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有关。我们思政课教师,要做课堂宣讲、理论阐释,必须得准确把握这些论断所以得出的具体事实,才能真正明了论断的针对性、科学性。

论断之间形成话语体系,要结构化理解。仅就党的十九大以来的五年来说,高层会议不少、学习的文件很多,但是,这些主要是就某一领域的问题来谈的,是专题性的。二十大报告,显然更为系统。这些论断,已经形成为一整套完整的话语体系了。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概括为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讲斗争精神,提到党内的反腐败斗争、社会上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军事上的各方向各领域军事斗争、外交上的反干涉斗争,等等。把十年以来的风险挑战概括为: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四大方面。类似的话语非常多,这些论断内容丰富,层次清晰,形成一整套话语体系,我们要整体把握,结构化理解。

帅传系副教授: 10月16日上午收看了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19日下午又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会议室参加了座谈会。报告令人鼓舞,我们赶上了中国的好时代。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我认为这里说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就是报告紧接着说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般把辩证唯物主义又分为三个部分: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科学认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四个部分在报告中都有体现和发展。

辩证唯物论(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中国具体实际等等);唯物辩证法(与时俱进、系统观念、尤其是在辩证思维方法上明确提出七大思维等等);科学认识论(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等等)。历史唯物主义,习近平总书记经常提到的人民至上或人民性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的更简洁的表达,是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实际情况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发展。

张文艳老师:2022年10月16日上午,期盼已久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读来,让人精神振奋、深受鼓舞,进一步坚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二十大报告,在梳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的基础上,总结我们的成功经验,并立足现阶段面临的种种问题和重大的风险考验,进行顶层设计,制定战略战术,进一步指出未来我们该怎么干。

在把握我国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时,我们要看到它们来之不易,因为这些成就是在21世纪“两个大局”交织互动所导致的世界“不确定”和“重构”的背景下所取得的。在看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目前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时,要看到党中央的态度和积极谋划。在这个部分,一是感叹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党中央对于人民的问题、中国的问题、时代的问题,把握之深、概括之准;二是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既不夸大也不缩小各种矛盾、冲突,而是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呈现,积极面对,科学分析,制定解决问题的战略方针,凝心聚力,致力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尽管我们面对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但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在14亿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下,我们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要积极推进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青年强,则国家强。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如何做好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三进”工作是自己的职责所在。它关系着能否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青年,指引青年。为此,我觉得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反复研读二十大报告,把握重点,理解二十大报告的精髓和要义。在学习过程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结合实践来学;要具有纵深视野,结合历史和现实,把握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提出、发展的脉络轨迹来学;要结合自己所讲课程内容,寻找两者间的契合点来学。其次,要把报告的亮点和新意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结合课程教学的主题,选择合适的角度,以恰当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第三,结合学生实际需求,确定教学中的重难点。结合课程所讲内容,力求准确、严谨传达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新思想新理论新观点。就需要了解学生对所讲内容和二十大报告内容结合中可能存在的疑问和困惑,针对其中可能存在的片面化、浅层化、主观化的认知误区来确定教学的重难点。第四,通过教学反思,不断完善教学内容。老师需要不断地通过学习进行输入,讲课进行输出,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这样才能提升教学的针对性,提高学生的获得感,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田荣老师: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战略、新要求,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也对未来规划做出了美好的蓝图展望,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纲领性文件。其中,我对报告中提出的“三个务必”的新要求印象深刻。7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从西柏坡出发“进京赶考”,毛泽东提出“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如今,百年征程波澜壮阔,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赶考”之路,二十大提出“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其内涵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深刻阐释了中国共产党遵循的根本宗旨、坚守的优良作风和发扬的精神品质!高度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新征程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度警醒和战略自觉。

二十大报告新意突出,内容丰富,体系完备,作为一名思政课老师,我们要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把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新理念、新提法、新论断全方位融入到学校思政课的课堂教学中,让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带着热气”进教案、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刘佳欣老师:10月16日,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做的报告后,我心潮澎湃、精神振奋。党的二十大既深入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基本经验,又系统谋划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路线、纲领、道路和方略。二十大报告的指引,是下一个百年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根本遵循。

报告提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教师,深感使命光荣、重任在肩,我们要本着严谨认真的态度深入学习领会好会议精神,以务实奋进的姿态宣传阐释好会议精神,将自己所学、所感、所悟第一时间全方位全过程融入到思政课教育教学中,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务实的工作作风、鲜明的政治立场、饱满的工作热情,用心培育学生,引导青年大学生将人生理想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有机融合。

孙艳琴老师: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没有过时,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合作和斗争的过程中,核心价值观的较量最为根本。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导向,高度发挥价值凝聚的伟大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以先进性、人民性和真实性处于人类价值追求道义的至高点。真理的力量和道义的力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最为先进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追求和当代中国的价值追求,体现了广大劳动人民的价值诉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价值理念,又吸取了全人类优秀的价值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成就证实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性、真实性。


审核人:李双胜